在中国,每逢清明时节,总有许多人走向墓地,将鲜花、水果、烛香以及纸钱等祭品焚烧献给逝去的亲人。每年的清明节,都是人们纪念先人的重要日子。
然而,每隔几年就会出现“闰年清明可以上坟吗”的讨论。传统的观点认为,如果遇到闰年的清明,就不能上坟祭祀,这种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。
据历史资料记载,以前帝王祭祀时只怕错过,每年他们祭祀的时间都比民间要早,如遇到闰年,则无奈要推迟,因为按黄历记录,闰年清明那一天气温较低,风沙较大,祭祀时会让人感到心情低落,不免惹祸上身。而且闰年清明的阳历时节与农历节气相差太远,阳气未充足,祭祀便容易遭到冷落和影响,因此就被推迟到了谷雨节,在帝王的观念里,依旧可以维持其神圣性质。
而随着时代的发展,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再遵循这一说法,而是视乎个人信仰、文化差异以及地区风气等等较多的因素。
我们既可以沿袭古人的那种敬祖之心,也可以因时而变,只要我们心存敬意,祭祀方式不同,原意皆在,表达心意就是最重要的。